泥塑活动总结(通用5篇)
这个学期是我上的是泥塑兴趣小组,充满了乐趣。
来参加泥塑组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可以千变万化的橡皮泥。没错,橡皮泥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石一样。看着他们快乐地把玩着手中的橡皮泥,我的心情也特别地好。色彩斑斓的橡皮泥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一会儿把红色和蓝色的橡皮泥揉到一起,一会儿又把白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揉到一起,期待得到不同的色彩。
孩子的想像力的点滴渗透在老师的鼓舞中。即使他们捏得什么也不像,我也极大地发挥个人想像力,给他们的作品加以总结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像翅膀也会越飞越高。学生们乐此不疲地玩着橡皮泥,成品一个接一个新鲜出炉。橡皮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带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在我的引导下,他们自由发挥、大胆创造,自己动脑筋,积极地去创造,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每一次,我总是先看看操作的过程是不是能符合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绝不是生而具有的,所以我将自己的课程目标设置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创意灵感。在课前,我能认真制定好计划,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当堂示范,表演讲解,逐步辅导。在辅导中,鼓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较弱的学生。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视觉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认识空间能力都相应得到提高,为今后的自我动手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是,我们的作品可不少。泥塑的世界充满了乐趣。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依样画瓢,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创作作品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着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每每看到自己完成一样作品,孩子们都笑得了开了怀。把我们所有的各式各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我真的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这个学期中,我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在以后的兴趣辅导中,我愿用我的爱心、耐心、细心来引导、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做一把开启儿童艺术之门的钥匙。
目的:泥作为一种在雕塑艺术的基础教学中最容易上手,并可反复使用的可塑性材料,在我们的教学方法中和理念上,是有很大的可进一步发掘的潜力,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形”的概念的理解和强调,基本上是到位的,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明确的。但是在培养学生对泥塑语言有个性探索的要求不够重视,没有看到学生做为一个个感受自然的个体,对模特的形体感觉是多样性的,对泥这种可塑性材料的体验也不相同,从而形成在观察、感受、造形表现多种可能。我们知道艺术是人类对自然包括人自身的存在的感受、知觉的结晶。方法:因为我们都不希望同学们在那里“磨”,也知道“磨”不出来,为什么不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呢?经验告诉我们,课时的长短不能决定学生是否掌握整体观念的问题,看形的方法也磨不出来,学生是否“开窍”取决于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并保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的时间的长短如力度,每个学生所具有这种“定力”不一样,时间的长短不同,就像有人善短跑,有人善长跑,有人喜欢走路一样。
下面总结最近的具体教学法:
1、短期强化训练
可以短期作业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在每天结束时给自己的作业拍照(至少四个角度),并做文字小结。
不会“磨”,每天解决不同的问题,另外,文字总结可以帮助理解,增强记忆,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明了问题出在哪个阶段,整理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在总结会上不但被要求谈自己的作品,及问答老师和同学们的质询,同时还要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使同学们保持一种学术思考的习惯。
2、中、长期训练(人体)
我们前面说过学生对形体语言的“开窍”,是产生于头脑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的。我们自己的艺术实践也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切实的榜样,但由于我们的训练要求的标准一直比较单一,对个性化训练重视不够,所以对学生个人感受性,创造潜能,塑造手法的开发方面比较陌生。仿佛我们大家一直在对所有的学生重复地提倡“一种”感受理解,塑造的过程模式。方法的单一造成了效果的单一,造成众多个体的不适应。我们在训练共性技能上的成功,恰好成了我们培养个性创造力的障碍。教师应该在这种过程中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我们仍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每日小结,并分阶段进行拍照,作业结束进行点评,使学生在塑造与理念两方面都得到训练。
3、长期作业(大人体)
大人体应该是体现我们在泥塑训练中所取得的对个人泥塑语言的追求的成果。
综上所述,我们对泥塑班活动内容及要求应该建立在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平台上的,为学生提供一种多元性的符合个性发展的艺术环境和训练内容。使我们在保持我们所具有的写实能力训练的传统优势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使泥塑训练与其他材料的训练在艺术理念上联系在一起,将“材料的意识”,纳入我们教学的基本纲领之中,并用通过对“材料意识”引导,发展我们对雕塑的“自在性”的领悟,从而达到对现代到当代艺术理念上的完善。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在3、4、5年级学生中开设的七彩泥塑活动课的任课老师。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乐意参加的活动课程,而捏橡皮泥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意义,对孩子有积极作用的活动。有专家指出孩子的智慧存在他的四肢上,通过各种的动手经验,孩子不仅可以锻炼手指灵巧的控制力,更能激发出意志力与专注力,同时还可以帮助他延伸的想象力。因此我意在把此课设计成一个气氛活跃,手段灵活多样,学生自主的趣味课程。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主题的时候也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主题,比如动物植物以及食物。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并能有此展开丰富联想的东西。而且我们还会将这些内容设计在情景之中,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感觉单调,乏味。同时,我还会在正式制作前先有一段比较有趣的导入,让孩子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兴趣。比如,我们在教他们制作动物的时候,分成了两次课程。第一次专门是陆地动物,第二次是海洋动物。先用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常识导入动物的主题,再问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动物,当然会设定一个范围,比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这在森林里的等等,依次开拓他们的思维。接着会要求他们以一个背景为主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每当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做出的作品也充满想象力。
通过这个兴趣课程,学生初识了斑斓的色彩世界。学生对物体的颜色有一定的惯性思维,在常规的颜色之外,我们可以通过想象给孩子不一样的色彩世界,特别是对于花、蝴蝶等可以有丰富色彩的物体,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当我们提供给孩子其他一些辅助材料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让孩子积极地去创造。在培养学生动手的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特别是一些精巧物品的制作,很能锻炼一个孩子定性。我们还适当的给学生欣赏橡皮泥、泥塑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让他们体验美,感受艺术的魅力。
除了上述提到的,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其他方面。比如从动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亲情,从植物上可以衍生到环保,而从食物上我可以教育孩子吃饭的好习惯。
总的来说,这个学期教授的这个兴趣班课程,在其中还渗透了各种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品质教育,我们感觉是比较成功的。其实教育学生不仅是在常规课堂,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把教育学生渗透在生活学习以及游戏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各个方面。
手工泥塑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童心,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感受到泥塑的快乐。使学生玩中做,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教学目标任务:
1、通过手工泥塑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注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手工泥塑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
3、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主要训练方面:
1、学会一些泥塑中的最基本的符号说明。
2、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合作竞争的分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泥塑技巧,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三、具体措施: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学生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创设泥塑活动区,提供必要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活动。
2、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学习泥塑有多种方法:有模仿他人,也就是小朋友刚开始时比较喜欢的“你做一步,我跟一步”的方法;有独立研究,提供图谱,引导学生自由探索、研究;还有折装重组,是由教师先做好成品,引导学生把它拆开,再重新拼装。这是我们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段的年龄特点,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方法,泥塑活动是学生手工活动中的一项,它微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它简单,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泥塑活动特有的性质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喜欢泥塑,掌握泥塑的方法和技巧。
在园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课题小组以面向幼儿、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倡导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参与为文化传承的教育理念开展了“民间艺术——泥塑”课题研究工作。在泥塑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先后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课题实施目标。为了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结合初期制定的教研计划,现将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一团团“泥”在孩子们手中变换着,是创造?是游戏?是最能锻炼孩子动脑筋的一种创作方式,他们将心中美好的事物通过泥工的制作,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思维产生兴趣和冲动,在兴趣和冲动中开始了创作游戏。他们通过游戏泥土,将天真浪漫、粗犷豪放的造型带入自由创作中,用泥这种媒介,记录对生活经验的感受,获得情感的发泄,自由创作的快感,使其真正成为开启幼儿智慧大门的钥匙,这便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泥工创作活动的意义所在!
一、泥塑活动对幼儿的作用
1、泥塑活动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泥塑和其他绘画形式不同,它使幼儿有了更多运用手指和肌肉的机会,幼儿的小肌肉群正处于发育阶段,需要有一种经常、适量的锻炼来促进它更好的发育,用泥塑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方法。泥塑中需要运用“团、搓、压扁、粘合、拉、分泥、雕刻”等基本技能,这都需要双手及五指配合,手腕转动,小臂、大臂用力。这种合理的锻炼使幼儿肌肉群得到最佳发育,也促进了幼儿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在泥塑活动中,还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对幼儿的脑部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泥塑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智力和创造才能。泥塑活动中,不仅仅教给幼儿美术方面德尔简单技能,培养幼儿的艺术才能,而且在促进幼儿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如各种式样的汽车和不同的小动物,所以,逐渐能把自己看到的“顽皮的猫”、“捉老鼠的猫”、“贪吃的猫”等活灵活现地表征出来。他们开始能运用泥塑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感悟的事物突出的特征。
3、泥塑活动有利于幼儿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泥塑活动中,有一种发展是最为明显的,那就是实际操作能力泥塑用的材料是柔软的、可变化的、有体积的及适合于立体造型,幼儿可以揉成一团,搓成长条,分成小块,粘成整体,还可以揉成任意形状的物体,由于粘土具有这样的特性,因此,它特别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使之在好动好奇心理的支配幼儿逐渐学会了各种操作技能,下,自己去动手操作,进行有趣的错捏等。在这种操作中体验,捏出圆圆的鸟头和尖尖的小嘴,在一端边捏边拉出小鸟的身体和尾巴,幼儿操作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得到了无穷的乐趣。
二、实事求是的开展课题实践
中班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形象记忆力,掌握了捏、揉、搓、拉、压等泥塑活动中的一些基本技法和技巧,能够用简单泥形表达记忆中的物品。我们主要指导他们在记忆生活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观察生活形象的细节,运用泥形,学习使用工具比较细致的做出各种物品,激发他们对泥塑的更大兴趣,进一步增强立体表现,习惯立体思维。在教学中,不同的幼儿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中采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特别是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更应注意对幼儿的激励与鼓励,帮助幼儿建立自信、体验愉悦。
三、激发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幼儿感兴趣时注意力集中,感知力最强,掌握知识技能最快。兴趣是幼儿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儿童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刺激,他们有一种不自觉的,自内部指引的,创造性的心理状态,积极地吸取环境中的印象和文化模式。根据这一点,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泥塑的状态,我们积极组织带领幼儿参观泥塑作品,幼儿被其古朴、豪放的风格和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之美所吸引,并激发起幼儿主动尝试的欲望。
四、组织幼儿欣赏民间艺术,促进幼儿泥塑能力提高
民间艺术的形式种类繁多,形态丰富多彩,其文化内涵深远丰富,他们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述说着各个时期的故事,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孩子欣赏这些作品,它有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孩子的文化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在此期间,我还带领幼儿外出参观了面塑展览,拓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开展了面塑活动,除了加强练习幼儿捏、粘、卷、揉、搓、团、压等技能外,还有助于解决幼儿成长阶段注意力不集中,依赖性严重,不爱动脑思考,遇到困难易怒、爱发脾气,动手能力差,肢体不协调等诸多问题。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孩子们在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泥塑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常常会主动要求创作,获得好评的作品有《小雪人》、《小乌龟》、《小鸭子》等等,本学年的泥塑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五、重视家长教育观念转变,加强家园合作
家长往往重视泥塑活动的结果,对幼儿任意玩泥会产生反感,同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从家长方面入手,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我们通过亲子活动,欢迎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进行泥塑、面塑活动,孩子们认真努力的样子,给了家长极大的鼓舞,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家长能力强,分别制作出了《我的家》、《我的卧室》、《小鸡吃米》等主题作品,大家非常满意,要求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同时我们还通过家长会,日常谈话,保教之窗等途径向家长宣传班里开展泥塑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幼儿定期展示幼儿作品,让家长评价作品,使家长受到很大感染,在教育观念上转变很大,定期向家长公布近期教学研究实施进度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实践证明家长们都愿意配合完成。
泥塑活动对培养幼儿技能技巧,幼儿素质,开发幼儿智力,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这需要教师去探索、发掘。让泥塑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在下一代孩子身上重放异彩,使其真正成为开启幼儿智慧大门的钥匙。
石原里美苏州分美
上善若水
您还不是会员
包月(30天)
19.99元
包季(90天)
49.99元
16.66元/月
包月(365天)
99.99元
8.33/月
零比其
会员有效期至2022-5-23
恭喜您
已成功开通会员
尊享:
·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赠送福利请关注公众号ggq_bm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