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足部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足外翻、O型腿、内八字等情况。让我们关注一些儿童下肢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提供一些建议。
扁平足
扁平足为一种足部现象。
正常的脚底是自然的弓形,但扁平足脚底基本是平的,足弓不明显,其形成可能与足部骨结构异常,或肌肉韧带松弛导致内侧纵弓塌陷有关,在儿童中常见,特别是学龄前儿童。
婴儿在出生时足一般有轻度背伸和外翻,因足底跖面的脂肪较多,足纵弓不明显,所以会有扁平足的表现。
在宝宝2岁左右,因为足底跖面脂肪逐渐消失、外翻减轻、足纵弓和横弓就逐渐显著,到宝宝10岁左右,足弓才发育成熟。
那么,什么情况下要带宝宝去医院呢?其实最主要的指征,就是宝宝说走路时脚底疼痛,或者家长发现宝宝存在步态异常、反复扭伤、长短腿、脊柱侧弯等现象时,最好带宝宝去看医生。
足外翻
足外翻又叫外翻仰伸足,宝宝的足跟轴看上去向外偏斜,在小月龄宝宝中比较常见,这是因为胎儿在子宫里时,小脚受到长时间的挤压,造成跟骨背屈及外翻,一般随着长大,这种挤压的外力消失,在宝宝出生后2~3个月内,这种情况会自然消失。
如果宝宝已经开始到了学站的月龄,足外翻的情况还没有明显改善,要及时向医生求助。
家长在自行排查时,可以看宝宝站立时,脚后跟是否会向内倾斜,如果倾斜超过了4°,就要高度怀疑有足外翻问题,需要请医生帮助矫正。
足外翻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就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会使小脚容易疲劳、疼痛,导致宝宝不爱走路,容易摔倒,还可能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发育,造成X型腿,当然也会使得宝宝走路的姿势不美观等等。
在纠正时,医生会根据宝宝的足外翻情况,采取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或者借助矫形鞋、支架矫形、石膏矫形,甚至是手术等方式进行纠正,总之我们遵医嘱积极配合就好啦。
X型腿和O型腿
内/外八字脚和O/X型腿的表现就跟它们的名字一样,比如内八字就是走路时双脚脚尖朝内,右脚脚尖向左偏,左脚脚尖向右偏。“内/外八字脚”是指行走时的脚步外形特征,“O/X型腿”是指行走时膝关节的外形特征。
“O”型腿医学上称为膝内翻,是指大腿和小腿轴线的焦点偏离身体中轴线,也就是将宝宝踝关节并拢,膝关节是无法靠拢在一起的,且间距较大(>6cm)。
“X”型腿医学上称为膝外翻,是指大腿和小腿轴线的交点偏向身体中轴线,如果将宝宝的膝关节并拢,踝关节是无法靠拢在一起的,且间距较大(>6cm)。
宝宝“内/外八字脚”和“O/X型腿”常涉及脚掌、小腿(胫骨)、大腿(股骨)这三个部位的旋转或弯曲。由于脚与腿部相连,所以一旦腿骨向内旋转、弯曲,脚也会相应扭转,反之亦然,所以上述两种情况可能相伴存在(如:内八字脚和O型腿常联合出现在幼儿阶段)。
孩子7岁前下肢会经历一个生理过程,即膝内翻(“O”型腿)→变直→膝外翻(“X”型腿)→变直。
宝宝出生时下肢力线是内翻的,一直持续到宝宝学步的年龄(1岁)内翻角度会发展到最大,随着宝宝大运动发育,下肢力量增强。
在1岁半-2岁期间,是内翻向变直的转变过程,
2岁以后,下肢下线开始向外翻方向转变,
在宝宝近4岁时这个外翻角度变到最大,
在4岁-7岁期间,是力线由外翻向变直转变的过程,
当宝宝7岁以后,下肢力线一般会再发生变化,宝宝的腿就变直了。
虽然宝宝有生理过程的转变,但是我们一定要区分是否为正常现象,比如应为内翻的生理现象阶段明显表现为外翻,那么就是异常现象,或是内翻角度过大,明显超出了生理表现的标准(踝关节并拢,膝关节间距应在6cm以上),那么同样可定义为病理现象,需要及时向医生求助。
宝宝“内/外八字脚”和“O/X型腿”一般会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逐渐矫正。尽管大部分孩子的腿脚弯曲会自然纠正,但家长可以通过纠正孩子的不良坐姿、睡姿,鼓励参与合适的活动,能帮助孩子更快、更有效地恢复。
如何预防宝宝出现腿型异常
尊重宝宝自然发育,避免给予人为干预。
趴着→翻身→坐立→爬行→扶站→扶走→独走是宝宝大运动发育的自然规律,在这个发育的过程中,并不是越早越好的,老话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岁走”不是没有道理的哦,因为只有将前面的技能充分掌握,才能有利于今后的发育。
对于小宝宝来说,一般建议最好的运动就是趴卧,趴着时有利于锻炼宝宝的颈背肌肉力量及平衡性,趴好了后面才能顺利的翻身、爬行。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站的越早越好,但事实上在肌肉力量还没有发育到能站的时候,过早站立会给宝宝的下肢造成额外的压力,而且小家伙也不会发力,这都是导致宝宝下肢发育异常的常见原因之一,而且很多家长会在宝宝小的时候扶着他站立,或是让宝宝在成人腿上蹦跳,这都是不正当的操作。所以,尊重宝宝的发育规律,是避免他腿型异常的关键哦。
石原里美苏州分美
上善若水
您还不是会员
包月(30天)
19.99元
包季(90天)
49.99元
16.66元/月
包月(365天)
99.99元
8.33/月
零比其
会员有效期至2022-5-23
恭喜您
已成功开通会员
尊享:
·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赠送福利请关注公众号ggq_bm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