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考虑工学、美学等多种类学科的教学,为了培养综合型高能力的平面设计人才,需要综合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双重优势。通过建立完善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质量。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下,则需要根据不同层面和水准的学生基础,因材施教进行专业化分级培养。
一、我国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就业现状
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实践和行业技能应用,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关键就在于就业情况的分析。不同级别的平面设计人才所从事的职业领域也有所不同,比如高级人才主要流向一些高级企业,是行业人才的领军者,相关的人才需求较大。中级人才的就业前景则相对中端,主要从事广告等平面设计,通过页面展示来发挥技术才能。基础人才则主要负责基层操作工作,对作业内容进行排版、分类、加工等处理辅助工作,这类工作对人才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门槛也较低,相关的人才需求市场已经将近饱和状态。因为我国目前平面设计专业发展较快,行业变动频繁,不管是从职业管理还是从专业技术角度都需要吸纳大量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任务贯穿人才培养始终,承担了艰巨的社会责任。
二、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人才培养的启示
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与职业精神的结合,象征高职工匠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艺能力。通过学习专业技术,提升自身内在品质是众多手艺人的毕生追求。工匠精神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注的敬畏和奉献,在完成基础工作之余,学习者还要有能力追求卓越,超越自我;追求完美是手艺人对自己的要求,对自身作品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平面设计专业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1.高职平面设计专业引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工匠精神不仅包含了基本的素质教育,而且对专业技术有较高要求,这与高职院校对学生平面设计专业学习的要求不谋而合。运用工匠精神指导学生的平面设计专业学习不仅符合学校的各项要领、指标要求,而且符合我国传统手艺人学习的伟大精神。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平面设计的前提是良好的道德素质,诚实做人、踏实敬业是从事任何职业的基本前提,学会专业技能不仅充实自身,还要懂得感恩他人,奉献社会。另一方面工匠精神启发学生对自身行业的热爱,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付诸热情和专业态度,对自身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并追求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工匠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严格律己、终身学习的精神面貌和追求卓越的综合素质。2.高职平面设计专业引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优化职业市场人才需求改进。工匠精神的实质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这不仅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理念改进,还能提高学生专业修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醒学生扎实地学习平面设计专业技能,勤奋务实地对待自身工作和职业。3.我国高职平面设计教育贯彻工匠精神的途径。我国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充分结合了传统工匠精神的育人优势,同时结合时展要求,迎合市场需要而进行方案设置。创新型人才聚合工匠精神既依靠高职院校的课程培养,同时依托顶岗实习,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首先,要根据当地特色需求传承高职院校的培育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能力。不少地区都拥有各地办学特色的专业和专门院校的开设,结合各地所长进行新型学科和教学模式的探索有利于地区发展的长远效应。高职院校根据地方特色和历史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专业,不仅发扬了传统工匠精神,而且是一种创新性继承。校企合作下的工匠精神不仅能够服务于学校的人才输出,也可以建立良好的产业供求环境,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共赢目标。因此当地平面设计专业也有机会成为特色专业,吸纳更多人才形成规模化教育模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纳各地人才形成集聚效应和地方特色专业。其次,能够根据内部和外部的适当结合实现人才双向流动。工匠精神的重点要求之一就是高度的实操性,操作环节的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难题,因此校内外资源的互动合作对于学生的综合培养模式来说是重要因素。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施行校企合作制,成立专业工作室并与企业对接,把专业学习和对应的框架实践相结合。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视野,充分了解岗位内容,熟悉工作环境。这种教学模式的改进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学课堂,实现了资源互动和人员互动,将平面设计课堂效果最大化。
三、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与根基,高职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教育首先应该从素质教育的创新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对平面设计人才进行职业化教育。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更新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具有指导性的教育意义,新型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了知识输出、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结合。另外,核心素质还在于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的培养,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往往过分关注知识量的积累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扎实的框架建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应对职业领域内的问题,解决行业难题。2.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众多院校都依据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课本的知识传输达成学生课业的合格水平,这一做法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平面设计专业工作来说,实践能力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更加重要,拓展社会能力是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考虑的教学元素,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已经被验证是工匠精神落实到教育领域的充分条件,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学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从工匠精神的亲力亲为角度去改进,还要考虑专业人才的差异化特征,做到不同层次人才特殊化精准化培养。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不同平台的实践活动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了让学生快速适应平面设计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职业要求,顶岗实习和应用型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3.课程体系完备化改进。我国高职院校的平面设计人才培养充分借鉴了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专业市场的人才需求调研,根据数据汇总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高职院校更多的考虑是根据当地的职业市场需求对口输出人才,因此课程的精细化改进就有了具体的培养改革方案依据,每个行业对人才的技术要求不同,从而课程改革体系也呈现多样化特征。传统的课程设置一般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名称的混乱,不同的名称会给学院带来误导的启示作用,也会混淆不同专业之间的实质差异。二是不同的专业方向培养方案不够明晰,针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是新型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三是课程设置的同质化突出,影响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发展,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差异化培养是专业人才市场的重要潜在需求。总体来看,我国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缺乏以上三个方面的培养因素,需要不断根据行业需求对课程体系和观念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结语
工匠精神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类型,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与时俱进。因此高职院校要随时根据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对课程体系、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优化,以满足学生应对现代社会职业要求,充分发挥工匠精神所主张的精神实质和育人理念。
地板小精灵
您还不是会员
包月(30天)
19.99元
包季(90天)
49.99元
16.66元/月
包月(365天)
99.99元
8.33/月
零比其
会员有效期至2022-5-23
恭喜您
已成功开通会员
尊享:
·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赠送福利请关注公众号ggq_bm获取